、LPG槽罐车概述 LPG(液化石油气)槽罐车是专门用于液化石油气储存和运输的特种车辆,在能源供应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通过加压或降温液化后便于储存和运输。 LPG槽罐车可实现液化石油气从生产基地、储存站点到终端用户的高效转运,广泛应用于民用燃气供应、工业燃料输送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槽罐内的压力将液化石油气输送至目的地,通过装卸阀门、管道等设备完成装卸作业。 结构特点 罐体结构: 材质与设计:罐体用高强度低合金钢(如16MnDR),耐压0
常见灾情及危险
1. 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源:
液化石油气泄漏:槽罐车罐体因长期使用出现焊缝腐蚀开裂,阀门密封件老化变硬失去弹性,管道连接处垫片破损,以及罐体遭受外力碰撞变形等,都会致使液化石油气泄漏。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后易在低洼处积聚,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浓度达到1.5%-9.5%的爆炸极限范围,遇火源便极具危险性。
点火源: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火花塞产生的火花、排气管排出的高温尾气;装卸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因线路老化短路产生电火花;操作人员在车内或作业区违规吸烟;车辆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产生的火花;人体穿着化纤衣物产生静电放电等,都可能点燃泄漏的液化石油气。
超压风险:夏季高温天气下,槽罐车长时间暴晒,罐内液化石油气受热膨胀,压力急剧上升;装卸作业时过量充装,超出罐体安全容量;安全阀因杂质堵塞、弹簧失效等原因无法正常开启泄压,当罐内压力超过罐体及附属设备的承受极限,就会引发罐体破裂或管道泄漏,进而导致火灾爆炸。
典型场景:
①未泄漏事故
LPG槽罐车发生追尾、翻车、碰撞,罐体未受损,没有发生泄漏,但此时罐体的耐压能力可能受到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气温上升饱和蒸汽压升高,车辆罐体可能发生瞬间泄压着火事故。
②泄漏事故
LPG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液相或气相的泄漏。
③泄漏燃烧爆炸事故
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气相或液相泄漏,并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或者使罐车下坡制动系统过热,发生了轮胎等部件的燃烧。
事故特点:
突发性强:液化石油气泄漏隐患(如密封件老化、罐体腐蚀)具有隐蔽性,难以提前精准察觉;点火源产生的随机性大,从隐患出现到事故爆发时间极短,往往来不及预警和防范。
蔓延迅速: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迅速气化扩散,且比空气重,会沿地面扩散至低洼处和密闭空间,形成大面积可燃混合气区域。一旦被点燃,火焰传播速度快,火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扩大灾害范围。
破坏力大: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能瞬间摧毁槽罐车及周边建筑、设施,碎片高速飞溅造成人员伤亡;火灾高温会引发周边易燃易爆物品连锁爆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对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处置困难:液化石油气火灾火焰温度高,难以扑灭;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无色无味(实际添加了气味剂便于察觉),且扩散范围广,难以有效控制;救援人员在处置过程中面临中毒、窒息、二次爆炸等多重风险,对防护装备和专业处置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专业的应急团队和大量救援资源协同作战。
2. 设备失效事故
罐体损坏:长期使用过程中,罐体受到介质腐蚀、压力疲劳等影响,会出现裂纹、穿孔等问题。此外,槽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挤压等外力作用,也可能造成罐体变形、破损,影响其安全性能。
阀门故障:装卸阀门、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阀门的密封件老化、磨损,阀芯卡死、损坏等,会导致阀门关闭不严、泄漏或无法正常开启关闭,影响装卸作业和安全。
仪表失灵: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仪表故障,无法准确显示罐内压力、液位、温度等参数,操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槽罐车运行状态,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 工艺失控事故
装卸操作不当:装卸作业过程中,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未对槽罐车进行静电接地、装卸速度过快、装卸顺序错误等,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压力异常波动等问题。
参数监测失误:操作人员未及时监测罐内压力、液位、温度等参数,或对监测数据判断失误,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导致工艺失控,引发安全事故。
三、灾害处置方法
①冷却降温
指当液化石油气罐车罐体受损、泄漏或着火时,利用雾状水对罐体冷却降温,以达到降低罐体内压、防止罐体破裂目的的一种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冷却要均匀,不要留下空白,防止罐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破裂。
对于满液位状态倾翻的罐车,不能对安全阀射水,防止水流结冰冻结安全阀引起罐内压力剧升。
②稀释抑制
当液化石油气罐车发生泄漏时,利用喷雾水枪和水幕水枪喷出雾状水对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进行不断稀释,降低其浓度,以达到抑制爆炸的目的。
注意事项:
由于直流水与罐壁碰撞时会产生静电,因此,在稀释抑爆的过程中,不能喷射直流水。
液化石油气从管口、喷嘴或者破损处高速喷出时易产生静电,因此,在稀释抑爆的过程中,排险组应及时将罐体尾部及阀门箱内的接地线接入大地。
③放空排险
当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泄漏无法处理时,在冷却罐体的同时利用喷雾水稀释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等待罐内液体自然泄完。
注意事项:
采取放空排险措施前,应根据地理环境、风向确定危险区范围;划定警戒区管控火源;气相排放并控制排放流速;下风向设水幕水枪稀释;具备条件起吊转运。
④关阀断料
当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发生撞击、碰擦、倾翻等意外事故,导致阀门箱内充气液相阀门或者管路破裂泄漏时,通过关闭紧急切断阀制止泄漏的应急措施。
注意事项:
若液压式紧急切断阀无法正常关闭,排险组需在水枪组的掩护下,携带无火花工具,通过破拆管路或者构件的方法应急泄压,达到关闭紧急断阀的目的。可选择的破拆部位有两处:一是油管路;二是油管路上的易熔塞。
⑤堵漏封堵
当罐车的管路发生泄漏或罐体发生泄漏时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堵漏,在堵漏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火源,使用无火花工具进行操作,对罐体堵漏时要注意冷脆情况的发生,堵漏时不能用蛮力敲击罐体或者用铁器敲击罐体。
⑥倒罐转输
这是利用罐车压差或转输设备将事故罐体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到安全罐消除危险源的操作。倒罐转输需要专家进行安全研判,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倒罐时要注意控制氧的含量,因为石油气中含有丁二烯类物质,这类物质遇氧能够发生自催化,自分解反应,有爆炸的风险,因此要在安全罐和倒输管路中注氮惰化,在倒罐时要在下风方向设置水枪手,对泄漏的气体进行稀释。(这是很好的排险方法)
⑦引流控烧
通过主动点燃、控制燃烧的方式消除现场危险因素的一种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
如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爆燃或者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救援人员及周围群众安全,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不能采取点燃措施。
⑧吊装转运
将液化石油气事故罐车或罐体起吊后,利用平板车托运或牵引车牵引事故罐车安全转移的一种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
捆绑罐体时,钢丝绳用黄油浸湿,防止火花产生。
若事故罐内存在液化石油气,不宜使用单钢丝绳起吊,以防止事故罐在起吊过程中出现晃动或掉落。起吊前,要检查罐体内压力有无异常,如发现压力异常,应先行处置,保证压力正常后才能吊装。
⑨安全监护
对需要转移的事故罐车实施的行进过程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