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教学认知

板式换热器教学认知

板式换热器教学认知介绍
整体概述:

一、板式换热器概述 在常减压工艺中,板式换热器是实现热量传递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对原油或其他工艺介质进行预热。它通过高效的板片结构,使冷热两种流体在互不混合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交换,将高温流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流体,提高低温流体的温度,满足后续工艺要求,同时实现能量回收利用,降低生产能耗。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油换热流程,例如将原油与蒸馏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馏分油进行换热,使原油在进入加热炉前达到合适的温度,从而减少加热炉的燃料消耗。 结构特点 板片结构:由波纹金属板片组成,表面波纹增面积、促湍流,提

灾情特点:

常见灾情及危险

1. 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源:

介质泄漏:处理原油、油气等易燃介质,密封垫片老化、板片腐蚀穿孔或夹紧螺栓松动,导致介质泄漏,挥发后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

点火源:静电、高温、电气、明火。

压力异常:内部堵塞:通道被铁锈、结垢阻塞,压力过高致板片破裂泄漏;系统冲击:装置开停工、故障时压力波动,破坏密封引发泄漏。

典型场景:

运行期:密封失效致原油泄漏被叉车火花点燃;结垢堵塞超压,板片爆裂油气遇明火爆炸。

检修期:未置换残留油气,动火作业引发内部爆炸;拆卸工具碰撞火花点燃泄漏油气。

异常工况:系统压力骤增使密封失效,泄漏油气遇烟头起火;温度失控加剧汽化和设备老化,引发泄漏爆炸。

事故特点:

突发隐蔽:隐患难察,泄漏扩散不易监测,事故瞬间爆发。

蔓延迅速:易燃介质流动快,高温加速连锁泄漏,火势快速扩散。

破坏严重:爆炸冲击波毁物,碎片伤人,引发二次灾害。

扑救困难:现场危险复杂,泄漏点难定位,易复燃。

次生危害大: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泄漏原油污染环境,治理周期长。

2. 设备失效事故

腐蚀:含硫、环烷酸介质长期侵蚀板片,流速高、湍流强处腐蚀加剧,致板片减薄穿孔。

疲劳损坏:温度、压力波动使板片受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破坏板片结构。

密封失效:垫片老化、安装不当或压紧不均,引发流体泄漏,影响换热与安全。

3. 工艺失控事故

换热效率下降:板片结垢堵塞、流量温度异常,降低换热效率,致原油预热温度不达标,影响产品质量。

压力波动:进出口压力不稳,过高损坏管道设备,过低阻碍流体输送,干扰工艺流程。

三、灾害处置方法

火灾应急处置

初期控制:

断料阻源:发现火情,速关预热器进出口阀;阀损时启用切断装置或手动关根部阀,截断介质输送。

冷却控温:启动冷却水喷淋,对预热器及周边设备全方位冷却,重点防护受火区域,抑制介质挥发。

扑救初火: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小火,灭火毯覆盖流淌火,同步报警求援。

隔离防扩:设警戒区,禁入;用水幕、蒸汽幕隔离稀释油气,关闭相邻设施连通阀。

全面灭火:

力量部署:调集消防资源,依火势制定方案,明确泡沫灭火、冷却保障等小组分工。

泡沫压制:启动固定泡沫系统喷射抗溶性泡沫;系统故障则用移动设备多向喷射,动态调整强度。

控压防爆:监测设备压力,超压时安全泄压,稳定系统压力防泄漏。

协同保障:冷却组持续降温,警戒组监测环境,物资组保供应,救援组待命。

防复燃与复产:灭火后持续供泡冷却,排查清理隐患,检修设备合格后复产。

泄漏处置流程

工艺隔离:

切断物料:发现泄漏,立即关闭进出口阀;阀门损坏时启用切断装置或堵漏工具封堵。

隔离设备:关闭连通阀,停运配套设备并断电,设警示标识防无关人员靠近。

防扩散:用沙袋、防火毯筑围堰拦截液体,开启蒸汽幕或水幕稀释油气。

安全排放:

评估方案:技术人员评估介质性质、泄漏量及环境,检查排放设施,制定安全方案。

选择路径:优先通过管道送火炬燃烧或储存在应急储罐,必要时临时铺管转移。

控制排放:缓开阀门控速,专人监测压力、流量,异常即停;检测气体浓度保安全。

清理恢复:回收介质,清理污染,处理废水;检修设备,完成压力与密封性检测后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