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顶油罐概述 固定顶油罐是石油化工及储运行业中常用的储油设备,具有固定的罐顶结构。其适用于储存不易挥发、对储存环境要求相对稳定的油品,如柴油、润滑油、重油等。这类油罐凭借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各类油库和炼油厂中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罐内空间与外界存在气体交换,储存易挥发油品时,会产生一定的蒸发损耗,并存在油气积聚引发危险的可能。 结构特点 罐体结构:呈立式圆柱,由罐底、罐壁、拱顶组成。罐底用弓形边缘板增强稳定性;罐壁多圈钢板焊接,厚度上薄下厚;拱顶可承压,利于排水与保护油品。附属设施: 压
常见灾情及危险
1. 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源:
易燃物积聚:油品挥发的油气在罐内形成可燃混合气,轻质油品更易达爆炸极限,遇火源易爆燃。
点火源:静电放电、雷击、明火与高温、硫化亚铁自燃。
氧气助燃:罐内空气提供助燃条件,促使可燃混合气燃烧爆炸。
典型场景:
收发油作业:鹤管未插底、装卸过快致静电积聚放电;冒罐后油气遇火源爆炸。
设备检修:动火前未清洗置换,或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燃罐内可燃气体。
日常储存:附件堵塞失灵致油气泄漏,或油罐密封差,遇火源引发事故。
自然灾害:雷击直接或通过感应雷点火;地震、强风破坏罐体致油品泄漏后爆炸。
事故特点:
突发性强:点火到爆炸瞬间发生,油气积聚难预判,应急时间短。
火势蔓延迅猛:油品高热值燃烧,热辐射强,易引发连锁爆炸。
爆炸破坏力大:冲击波损毁建筑设备,罐体破裂伤人,油品泄漏扩大灾情。
扑救难度高:高温浓烟阻碍救援,需大量泡沫灭火,存在沸溢喷溅风险。
环境污染严重:油品泄漏污染水土,燃烧废气废渣污染大气,治理困难。
2. 设备失效事故
罐体腐蚀:长期受油品、水分、氧气等物质侵蚀,罐体内部和外部会发生腐蚀。罐壁腐蚀导致钢板变薄,严重时出现穿孔,引发油品泄漏;罐底腐蚀会影响油罐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罐底局部塌陷。
附件故障:呼吸阀、安全阀堵塞或失灵,无法正常调节罐内压力,可能致使罐体变形、破裂;液位计、温度计故障会导致操作人员无法准确掌握罐内油品状态,引发误操作,如液位过高导致油品溢出,或因错误判断温度而影响油品输送和储存。
3. 工艺失控事故
液位控制异常:液位过高易造成油品溢出,引发环境污染和火灾风险;液位过低则可能使泵抽空,产生静电引发火灾,同时还会对泵等设备造成损坏。
温度失控:储存对温度敏感的油品时,温度过高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增加蒸发损耗,甚至导致罐内压力急剧上升;温度过低会使油品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影响油品的正常输送和使用。
压力异常: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罐内压力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可能冲破罐体薄弱部位,造成油品泄漏和设备损坏;压力过低会使罐体承受外部大气压,导致罐体被压瘪变形。
三、灾害处置方法
火灾应急处置
1.油罐顶部火灾
初期控制:启动固消泡沫系统,用移动泡沫炮压制;关闭连通阀,冷却邻罐顶。
全面灭火处置:持续供泡至火灭,故障时增调设备;清理残物,二次喷泡防复燃。
2.油罐内部全液面火灾
初期控制:全开固定消防设施,调周边消防车覆盖;疏散警戒。
全面灭火处置:多点围攻喷泡,专人监测防沸溢;灭后保供30分钟防复燃。
3.油罐罐体泄漏火灾
初期控制:水炮冷却罐体,用灭火器压制火焰,尝试堵漏。
全面灭火处置:泡沫控火,切断物料源;修复泄漏处,清理残留物防二次事故。
泄漏处置流程
工艺隔离:
切断物料流通:发现泄漏,立即关闭泄漏油罐所有进出管道阀门,截断油品输送路径。若阀门失效,迅速使用堵漏夹具、密封胶等工具紧急封堵,阻止油品继续泄漏。
隔离关联设备:关停与泄漏油罐相连的泵、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并切断其电源,防止设备运转加剧泄漏。同时关闭相关仪表阀门,避免因仪表故障引发二次泄漏。
设置物理屏障:在泄漏油罐与相邻储罐、管道间安装盲板,或使用沙袋、防火毯等设置临时隔离带,防止泄漏油品扩散至其他区域,降低灾害影响范围。
安全排放操作:
评估排放条件:技术人员快速评估泄漏油罐压力、液位及周边环境,确认排放系统无堵塞、设备完好,制定安全可行的排放方案。
选择排放路径:优先将泄漏油罐内油品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备用储罐;若无法直接输送,使用临时泵送设备转移至安全容器,确保排放路径远离人员密集区和敏感设施。
控制排放过程:缓慢开启排放阀门,严格控制流速,防止产生静电或对管道造成冲击。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油罐压力、液位变化,出现异常立即暂停排放。
后续处理:排放完成后,对泄漏油品进行专业回收处理;使用吸附材料清理现场残留油品,受污染区域清洗后,废水统一收集处理。对油罐及相关设备全面检修,确认无隐患后恢复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