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泵概述 输送泵是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原油、成品油等液态石油产品长距离管道输送的核心动力设往复泵: 泵缸和活塞: 泵缸为工作腔,活塞在缸内往复运动,通过活塞杆与传动机构相连,需耐磨密封。 吸入阀和排出阀: 单向阀,活塞后移时吸入阀开、液体入,活塞前移时排出阀开、液体出,密封性影响泵性能。螺杆泵: 含泵壳、主从动螺杆,螺杆啮合形成密封腔室,转动时轴向移动液体,流量稳、压力脉动小,用于高粘高压石油输送。备容积泵: 齿轮泵: 由泵体、主从动齿轮、轴和轴承组成,齿轮啮合形成密封空间,转动时吸入、排出液体,适用于高粘
常见灾情及危险
1. 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源:
物料泄漏隐患:泵体机械密封失效、泵壳腐蚀穿孔、法兰连接松动,致使汽油、原油等可燃石油介质外泄,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爆炸极限浓度的混合气。
点火源威胁:现场违规动火作业、电气设备老化短路产生电火花、人体静电释放、未熄灭的烟头,以及泵体高速运转部件摩擦产生的高温。
静电积聚风险:石油在泵内和管道中高速流动摩擦产生静电,若泵体接地装置故障或未采取静电消除措施,静电电荷积聚放电。
设备故障隐患:电机过载发热、轴承润滑不足导致摩擦生热、叶轮与泵壳间隙过小产生高温,引燃泄漏的可燃物料。
典型场景:
密封失效爆燃:某炼油厂石油输送泵机械密封磨损,未及时更换,轻质原油泄漏。在泵体周边形成可燃混合气,维修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产生火花,瞬间引发爆燃,火焰迅速蔓延至泵组及周边管道。
静电引发爆炸:在输送高流速的苯类石油产品时,输送泵静电接地线意外脱落未察觉。当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检查时,静电放电点燃泄漏的苯蒸气,导致泵体区域爆炸,造成设备严重损毁。
轴承过热起火:因长期未对石油输送泵的轴承进行维护,润滑油脂耗尽,轴承高速运转产生高温。泄漏的石油接触到高温轴承后被引燃,火势迅速扩大,波及整个泵房。
事故特点:
突发性强:设备密封老化、静电隐患等问题隐蔽性高,点火源出现具有随机性,事故从隐患产生到爆发时间极短,难以提前精准预警。
破坏力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瞬间摧毁泵体及周边管道、设备,碎片飞溅造成人员伤亡;高温火焰易引发周边油罐、其他输送管道连锁爆炸,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和生产中断。
蔓延迅速:石油产品挥发性强,泄漏后迅速扩散,火势借助管道、设备快速蔓延至整个生产区域,且可能伴随流淌火,扩大灾害范围。
处置困难:现场存在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如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石油产品中的硫化氢等),且石油产品性质复杂,灭火需针对不同油品选用专业灭火剂和装备,堵漏、救援危险性高,对人员专业能力和应急设备要求极高。
2. 设备失效事故
磨损与腐蚀:石油中含有的杂质、砂粒等对泵的叶轮、泵壳、螺杆等部件造成磨损,降低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石油中的硫化物、酸性物质等会对金属部件产生腐蚀,导致部件壁厚减薄、穿孔,最终造成设备失效。
机械故障:轴承损坏、轴断裂、齿轮磨损、密封件老化等机械故障,会使泵的运行出现异常振动、噪音增大、流量和压力不稳定等问题,严重时导致泵无法正常工作。
气蚀现象:当泵的吸入压力过低,液体在泵内汽化形成气泡,气泡随液体流到高压区时迅速破裂,产生高频冲击,对叶轮等部件造成气蚀破坏,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和损坏。
3. 工艺失控事故
流量异常:泵的转速调节不当、进出口阀门开度异常、管道堵塞等,会导致石油输送流量过大或过小。流量过大可能超出管道和后续设备的承受能力,引发泄漏或设备损坏;流量过小则影响生产进度和工艺稳定性。
压力波动:系统压力调节失灵、管道阻力变化、泵的性能下降等,会引起输送压力异常波动。压力过高可能损坏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压力过低则无法满足输送要求,影响生产流程。
介质混合:在多泵并联或切换输送不同石油产品时,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同介质混合,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引发化学反应,造成安全事故。
三、灾害处置方法
火灾应急处置
初期控制:
断料控火:迅速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切断石油输送,隔离火源。利用现场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毯等扑灭初期小火,控制火势蔓延。
冷却降温:对泵体、管道及周边设备进行喷水冷却,降低温度,防止设备因高温变形破裂,避免火势扩大。
隔离疏散: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火灾现场,疏散周边人员至安全区域。转移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资,防止爆炸等二次灾害发生。
全面灭火:
消防支援:及时报警,向消防部门详细说明火灾发生的位置、泵内输送的石油介质性质、火势情况等信息,以便调派合适的消防车辆和灭火剂。
分类扑救:对于石油火灾,采用泡沫灭火剂覆盖灭火,隔绝空气;持续向泵体和管道喷水冷却,防止复燃。若发生爆炸,应注意躲避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泄漏处置流程
工艺隔离:
截断源头:立即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切断物料泄漏途径。若阀门损坏,使用堵漏工具(如堵漏胶、夹具)对泄漏点进行紧急封堵,减少物料泄漏量。
倒罐转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管道和泵内剩余的石油转移至其他安全储罐或容器,降低泄漏风险。
围堵防扩:在泄漏区域周围设置围堰或引流沟,收集泄漏石油,防止其扩散到更大范围,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对于有毒有害石油产品,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中毒。
安全排放:
评估处理:对泄漏石油的性质进行评估,根据其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可燃石油引导至火炬系统进行燃烧处理;有毒有害石油收集后交由专业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现场清理:使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沙土)对泄漏石油进行吸附收集,对受污染的地面、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需收集至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设备检修:对发生泄漏的石油输送泵及相关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查找泄漏原因。更换损坏的密封件、管道、阀门等部件,对泵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