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罐

卧罐

卧罐介绍
整体概述:

卧罐概述 卧罐,即卧式储罐,是石油化工、能源储存等领域常用的储存设备,主要用于储存液态或气态化工原料、石油产品、液化气体等介质。其罐体呈水平横卧放置,相较于立式储罐,卧罐占地面积较大,但具有重心低、稳定性好、安装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小型油库、加油站、工厂内部储存以及需要灵活布局的场所。 根据储存介质的不同,卧罐可分为常压卧罐和压力卧罐。常压卧罐主要用于储存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压力卧罐则用于储存液化石油气、液氨等需要一定压力维持液态的介质。 结构特点 罐体结构: 罐体圆柱形,由钢板卷焊而成,材质多为碳

灾情特点:

常见灾情及危险

1. 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源:

物料泄漏隐患:卧罐焊缝因腐蚀出现裂纹、密封垫片老化失去弹性、法兰螺栓松动,致使汽油、苯、液化石油气等可燃物料泄漏。泄漏后迅速挥发,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爆炸极限浓度的混合气。

点火源威胁:现场违规动火作业、电气设备老化短路产生的电火花、人体静电释放、未熄灭的烟头,以及卧罐周边高温设备表面散发的热量。

超压风险:压力卧罐进料速度过快、外界环境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罐内介质膨胀、安全阀失效无法正常泄压,致使罐内压力超过罐体承受极限。

静电积聚:在装卸物料过程中,液体与管道、罐体内部摩擦产生静电,若卧罐静电接地装置损坏或未有效接地,静电电荷不断积聚,最终放电。

典型场景:

密封失效爆燃:某化工厂储存苯的卧罐法兰密封垫片老化,未及时更换。苯泄漏后在罐体周边挥发扩散,形成可燃混合气。当操作人员启动附近非防爆电气设备时,产生电火花,瞬间引发爆燃,火焰迅速蔓延至整个罐区。

超压破裂爆炸:夏季高温天气,某液化石油气卧罐因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罐内压力随温度升高急剧上升。安全阀因长期未维护卡死无法开启,罐体突然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与空气混合后爆炸,造成周边建筑损毁和人员伤亡。

静电引发事故:在向卧罐装卸汽油时,静电接地线意外脱落未被发现。随着汽油不断注入,静电持续积聚。当操作人员靠近罐体检查时,静电放电点燃泄漏的汽油蒸气,引发火灾,导致罐体局部烧毁。

事故特点:

突发性强:设备密封老化、腐蚀等隐患隐蔽,点火源出现随机,从隐患产生到事故爆发时间短,难以及时预警。

破坏力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摧毁卧罐及周边设施,碎片飞溅造成人员伤亡;高温火焰易引发周边储罐连锁爆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生产瘫痪。

蔓延迅速:泄漏的可燃物料挥发性强,借助空气流动,火势快速扩散至整个罐区及周边区域,扩大灾害范围。

处置困难:现场存在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如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泄漏物料本身的毒性),且化工物料性质复杂,灭火需针对不同物料选用专业灭火剂和装备,堵漏、救援危险性高,对人员专业能力和应急设备要求极高。

2. 设备失效事故

腐蚀损坏:长期接触储存介质和外界环境,卧罐的罐体、焊缝、法兰等部位会发生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 。尤其是储存含硫、含盐等腐蚀性较强介质的卧罐,腐蚀更为严重,导致壁厚减薄、穿孔,影响罐体的密封性和强度,最终造成设备失效。

机械损伤:卧罐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碰撞,或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外力撞击,可能导致罐体变形、破裂。此外,基础沉降不均匀会使罐体受力不均,产生应力集中,加速设备损坏。

密封失效:密封垫片老化、损坏,螺栓松动等,会导致卧罐的密封性能下降,出现物料泄漏。密封失效不仅会造成物料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 工艺失控事故

液位异常:液位计故障、操作人员失误等,会导致无法准确监测罐内液位,出现液位过高(满罐)或液位过低(空罐)的情况。满罐可能导致物料溢出,引发泄漏事故;空罐则可能使空气进入罐内,与可燃物料混合形成爆炸危险。

压力波动:对于压力卧罐,压力调节装置失灵、管道堵塞、环境温度变化等,会引起罐内压力异常波动 。压力过高可能损坏罐体和安全附件;压力过低则会影响介质的储存和输送,甚至导致空气倒吸。

介质混合:在多卧罐储存多种介质的情况下,若管道连接错误、阀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同介质混合,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引发化学反应,造成安全事故。

三、灾害处置方法

火灾应急处置

初期控制:

断料控火:迅速关闭卧罐进出料阀门,切断可燃物料供应,利用现场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毯等扑灭初期小火,控制火势蔓延。

冷却降温:启动消防水系统,对卧罐罐体及周边设备进行冷却,降低温度,防止罐体因高温变形破裂。重点冷却罐体顶部、底部和进出口管道等关键部位,避免相邻卧罐受到火灾影响。

隔离疏散: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火灾现场,疏散周边人员至安全区域。转移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资,防止爆炸等二次灾害发生。

全面灭火:

消防支援:及时报警,向消防部门详细说明火灾发生的位置、卧罐内储存物料的性质、火势大小等情况,以便调派合适的消防车辆和灭火剂。

分类扑救:对于可燃液体火灾,采用泡沫灭火剂覆盖灭火,隔绝空气;对于可燃气体火灾,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切断气源灭火。持续对卧罐进行冷却,防止复燃。若卧罐发生爆炸,应注意躲避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泄漏处置流程

工艺隔离:

截断源头:迅速关闭卧罐进出口阀门,切断物料泄漏途径 。若阀门损坏,立即使用堵漏工具(如堵漏胶、堵漏夹具)对泄漏点进行紧急封堵,减少物料泄漏量。

倒罐转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卧罐内未泄漏的物料转移至其他安全储罐或容器,降低泄漏风险。转移过程中需控制流速,防止产生静电。

围堵防扩:在泄漏区域周围设置围堰或引流沟,收集泄漏物料,防止其扩散到更大范围,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对于有毒有害物料,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中毒。

安全排放:

评估处理:对泄漏物料的性质进行评估,根据其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可燃物料引导至火炬系统进行燃烧处理;有毒有害物料收集后交由专业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现场清理:使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沙土)对泄漏物料进行吸附收集,对受污染的地面、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需收集至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设备检修:对发生泄漏的卧罐及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查找泄漏原因 。更换损坏的密封件、管道、阀门等部件,对卧罐进行压力测试、气密性测试等,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